海地
- 产地:海地
- 品质:精品
- 人气:0
- 销量:0
- 分类:加勒比

王先生
19198029513
海地共和国(法语:République d'Haïti;克里奥尔语:Repiblik Ayiti)
简称海地,位于加勒比海北部,伊斯帕尼奥拉岛(即海地岛)西部。东与多米尼加共和国相邻,南临加勒比海,北濒大西洋,西与古巴和牙买加隔海相望。海地划分为10省,省下设区,共42个区,区下设市镇,共144个市镇,首都太子港。2021年,海地人口1191万,其中95%为黑人。
1492年哥伦布到达海地岛,1502年被西班牙帝国占为殖民地。1697年该岛西部被割让给法国,称法属圣多明戈。1791年,爆发了反对法国和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海地革命。1804年1月1日,法属圣多明戈宣告独立,同年9月22日,让-雅克·德萨林称帝,建立海地帝国。海地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经济以农业为主,基础设施建设非常落后。由于能源不足,海地的工业非常不发达,失业率也极高,三分之二的工人没有固定的工作。
海地的气候条件
海地北部属热带雨林气候,南部为热带草原气候。沿海地区炎热,高原地区平均气温15℃。全国平均气温24-27℃。海地一年分两季:3月至11月相对炎热,12月至2月较为凉爽。不同的气候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海地的文化习俗
海地官方语言为法语和克里奥尔语,90%的居民使用克里奥尔语。海地农村中盛行伏都教,伏都教(Voodoo)是海地一种为传教士所诟病的古老信仰。这种信仰起源自古代非洲的传统多神崇拜,同时融入了一些天主教中魔鬼崇拜的元素。前总统老杜瓦利埃就曾利用这一崇拜,建立名叫“通顿马库特”(吃人魔王)的私人武装,对其人民施以严格的控制。海地有不少殖民时期建立的天主教堂。海地有不少非常虔诚的天主教徒,80%的居民信奉天主教,16%的居民信奉新教。
海地的可可历史
海地是最近新闻上的一个热门地名。而这个加勒比海的贫穷岛国,对你我以及广大的巧克力爱好者来说,却是一个极其小众的优秀可可产国。它接壤着另一个可可生产大国——多米尼加共和国。虽然大家在同一个岛上,而海地的产量和设施远不如自己的邻居。
历史上的海地可可出口公司都是以一个低于市场基准价的价钱向可可豆农购买。购买干燥完且未经发酵的低品质可可豆。现在海地的“皮萨可可”从2014年开始建立中央处理设施,把购得的可可进行完善的发酵处理后得到高品质生豆,并以一个较高的价格出售。可可农可以获得接近以往四倍的利润,并且有能力保护他们的可可树免受恶劣的环境影响。
尽管海地与南美的可可巨头们相比很小,但它正在缓慢发展自己的可可产业,为成千上万的农民带来了更好的收入。
海地每年出口4400吨可可,比1960年代的最高峰22,000吨下降了很多,海地生产的可可不到世界的1%。与邻国多米尼加共和国每年7万吨的可可产量相比,海地每年5000吨的可可产量相形见,但这个岛国的可可产业是最近才开始发展的。
可可豆应用
1、用于可可碎的加工,可可碎可直接食用,或是用在烘焙做风味提升。
2、可可源料加工(可可液块、可可饼、可可粉)
3、巧克力的制作。
可可豆存放
可可豆储存5~7日之后,再进行加工。在一个干燥的贮存环境,温度控制在16度左右。经过消毒和必要的质量抽检。质量抽检,需要随机抽测100颗可可豆,通过昆虫感染控制、细菌控制、发酵温度控制,三步对可可豆质量进行控制。
平台优势
-
政策推动
中非合作
鼓励创新
支持发展
-
交易模式
商品预售
实物存管
仓单交易
融资融货
-
技术系统
依托交易、结算
物管、仓融四大技
术系统支撑
-
运营机制
交易平台
+产业链平
台协同运营
-
专业团队
业务精进
深耘产业
强化服务
-
市场资源
中非合作
鼓励创新
支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