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亚
- 产地:印度尼西亚
- 品质:精品
- 人气:0
- 销量:0
- 分类:亚洲

王先生
19198029513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英语:Republic of Indonesia)
印尼(Indonesia)。是东南亚国家,首都为雅加达。与巴布亚新几内亚、东帝汶和马来西亚等国家相接。印度尼西亚国土面积1913578.68平方公里,由约17508个岛屿组成,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疆域横跨亚洲及大洋洲,也是多火山多地震的国家。面积较大的岛屿有加里曼丹岛、苏门答腊岛、伊里安岛、苏拉威西岛和爪哇岛,全国共有3个地方特区和31个省。印尼人口2.71亿(2020年12月),是世界第四人口大国。有数百个民族,其中爪哇族占人口45%,巽他族14%,马都拉族和马来族分别占7.5%。民族语言共有200多种,官方语言为印尼语。约87%的人口信奉伊斯兰教,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
13—14世纪在爪哇形成强大帝国、16世纪末沦为荷兰殖民地。1942年被日本占领。1945年8月17日独立后,先后武装抵抗英国、荷兰的入侵,其间曾被迫改为印度尼西亚联邦共和国并加入荷印联邦。1950年8月重新恢复为印度尼西亚共和国,1954年8月脱离荷印联邦。
印尼是东南亚国家联盟创立国之一,也是东南亚最大经济体及20国集团成员国,航空航天技术较强。石油资源可实现净出口,印尼曾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1962—2009年),近期正在重新加入该组织 ,2021年,印尼国内生产总值16970.8万亿印尼盾(约合1.19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69%,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4349.5美元。
印度尼西亚的气候条件
印尼地处热带,全年气候温暖湿润,平均气温为25-27摄氏度,湿度为70-90%。印度尼西亚有两个季节,对于印度尼西亚的大部分地区而言通常每年4月至10月为旱季,11月至次年3月为雨季,没有夏季或冬季的极端情况。
印度尼西亚的人口与民族
2013年印尼总人口达2.48亿人,是世界第四人口大国。有100多个民族,其中爪哇族47%,巽他族14%,马都拉族7%,华人3%-4%,此外还有米南卡保人、巴厘人等100多个民族的居民,共占23%。民族语言200多种,通用印尼语。南岛语族后裔,所使用的语言可追溯至发源于台湾的原始南岛语系,另一个较大族群为美拉尼西亚人,居住于印度尼西亚东部。爪哇族为最大族群,占印度尼西亚42%的人口,在政治及文化上皆居优势地位,巽他族、马都拉族及马来族为最大的非爪哇族群,印度尼西亚华人则是具有影响力的少数族群,仅占3%的人口,但国家大多数商业及财富都由印度尼西亚华人掌控,但此情况也造成许多负面观感,并发生针对华人的种族屠杀。印度尼西亚人对国家的认同感体现在强烈的地区身份上。社会整体尚属和谐,惟社会、宗教及族群上的紧张曾引起暴力行为。
印度尼西亚可可历史
印度尼西亚印度尼西亚是前五个可可生产国中唯一一个不在非洲,而是在东南亚的国家。印度尼西亚的可可种植是一个相对较新的行业。事实上,该国直到 1980 年代才生产任何可可。到 2009 年,该国可可产量达到峰值 849,875 吨。然而,在 2010 年代,产量大幅下降,2015 年降至仅 400,000 。之后回升至2020年的659,776。下降的原因生产商归咎于政府政策、老化的可可植物以及印度尼西亚可可中的高镉含量。
爪哇和巴厘岛可可呈现轻度的干酪酸味,并略显红褐色
自2000年以来,印尼的可可产量占全球产量的近20%, 一直是全球最大可可生产国中唯一的亚洲国家, 仅次于科特迪瓦和加纳。尽管印尼政府数据显示, 该国2018年可可豆产量高达70万吨。但巧克力行业专家估计, 实际产量尚不及这个数字的一半。然而,有行业专家表示,印尼可可豆正面临数量减少、质量下降的局面,究其原因,不仅因为可可树逐渐衰老, 还在于近些年来,许多农民迫于压力转而栽种其他作物。因此,要确保可可种植业的持续发展,必须采取更多措施。
可可豆应用
1、用于可可碎的加工,可可碎可直接食用,或是用在烘焙做风味提升。
2、可可源料加工(可可液块、可可饼、可可粉)
3、巧克力的制作。
可可豆存放
可可豆储存5~7日之后,再进行加工。在一个干燥的贮存环境,温度控制在16度左右。经过消毒和必要的质量抽检。质量抽检,需要随机抽测100颗可可豆,通过昆虫感染控制、细菌控制、发酵温度控制,三步对可可豆质量进行控制。
平台优势
-
政策推动
中非合作
鼓励创新
支持发展
-
交易模式
商品预售
实物存管
仓单交易
融资融货
-
技术系统
依托交易、结算
物管、仓融四大技
术系统支撑
-
运营机制
交易平台
+产业链平
台协同运营
-
专业团队
业务精进
深耘产业
强化服务
-
市场资源
中非合作
鼓励创新
支持发展